The studio offers classes / camps and workshops for children 4-18 and adults at Princeton and Bridgewater NJ.
January 17, 2007
大約克畫室-學生作品紙上畫展系列之四
藝術家與兒童畫
當我們發現孩子開始在紙上像畢卡索般的「塗鴉」時,作為父母的我們,是否遲疑地問著自己:「我們能瞭解他們的世界嗎?」或是缺乏一句像「芝麻開門」之類的暗語,才能幫助我們開啟幼兒美術的這扇門呢?
其實,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今天我們會喜歡幼兒的作品,只不過是面對現代藝術狂熱下的偶然罷了。要認識幼兒,首先要懂得孩子的語言—「塗鴉」;「塗鴉」是幼兒寫給自己的信,也是孩子自己最完整的成長說明。我們必須瞭解從孩子線畫的塗鴉裡,我們經驗的不是我們視覺經驗認知的事物,而是出自幼兒成長中自然的美。所以,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們應該儘量給予孩子塗鴉、畫線畫和彩畫的經驗。可是,孩子的天賦卻也常在我們不正確的引導中遺失了;或是說,即使我們有心給予正面的引導,卻也不知道該怎樣對待孩子的繪畫。所以,面對幼兒繪畫的重要課題是:「我們該給予孩子的是甚麼,或是甚麼才是對孩子的發展有所助益?幼兒的繪畫發展,先是以眼睛與雙手來探知「觸覺」世界,直到塗鴉的手表達了事物的遠近與輕重感受後;眼睛才更進一步與耳朵合作,給予事物命名。於是,孩子在塗鴉中尋找、嘗試,並記錄下這種歷程時,孩子也正漸漸成長為有能力在社會生活的完整個體。但是,如果孩子在這個階段,跳過應有的「觸覺」刺激與發展,孩子長大後便有「對物體世界缺乏感官認知」的危機。
水彩或彩色筆
對我來說,米羅代表了偉大的自由……米羅是一個名符其實的畫家,他只要在畫布上抹上兩三塊顏色,畫布就有了生命。--引自 雅克‧迪潘 《米羅》中阿桀克梅第與施奈德的談話所以,幼兒的第一枝彩筆,必須讓孩子用手去觸摸,感覺一下它的溫度與觸感,並且配合選用不同的繪畫材質(也許是紙、玻璃或石頭等),以感受一下色彩在不同材質上留下的筆觸。此時,孩子等於是在用眼睛觸摸色彩;並利用色彩觸摸材質的原始性質,進而和運動機能聯合一起,對色彩直覺的感受。而當孩子到四、五歲,開始將色彩納入自己的繪畫形式時,色彩漸漸地成為兒童表達內心經
驗和情感的工具。此時,我們應該讓幼兒有機會,用溼淋淋的畫筆,在大面積的材料上表達自己;歐美國家在這方面,就有著顯著的努力與成績。不過,若是使用水性的顏料成為幼兒作畫的唯一習慣;那麼,當線條在水彩中消失時,孩子就會變的亂塗亂畫不知道該怎樣才好。因此,在孩子彩畫之前,我們要學會為幼兒選擇一枝適當的彩筆,為幼兒在運動機能、觸覺和知覺之間的統合做準備。
作為父母的我們卻常常企圖用最方便的方式來完成幼兒最重要的成長歷程,殊不知,當我們硬塞給孩子一盒冰冷的彩色筆時,幼兒感受色彩的機會,在它萌芽時便被我們剝奪了…。接著,當幼兒開始運用色彩繪畫時,我們一方面擔心幼兒的線畫過早地結束在彩畫中,幼兒從此喪失與造形對話的可能;而另一方面又期待色彩能幫助幼兒的感官開發。於是,在這樣的前提下,我們更須用心地珍惜提供幼兒使用適當材料的機會。從事幼兒美術工作多年以來,許老師一直在尋找可以提供幼兒更多元感官經驗的彩筆;沒想到在因緣際會的情況下,發現了「蠟彩」(Oil pastels)這樣的顏料。軟硬適中的蠟質原料可以讓幼兒輕易地在不同素材上體驗色彩留下的痕跡;而容易覆蓋與混合的特質更為對色彩的認知提供了嘗試與表現的機會。
音樂與藝術
我們中國孩子學音樂真是多不勝數,一八七九年生於瑞士的保羅‧克利(Paul Klee 一八七九~一九四○),是一位具有摩爾人血統的德國藝術家,父親是一位出色的音樂家兼音樂教師,克利自幼即感染了音樂的氣質,他是小提琴的高手,他也會寫詩,克利一度因為不知應該當個詩人,或音樂家、畫家而備感困惑,迅即篤定以繪畫為其畢生職志,然而他對音樂依舊眷戀和持續高度的熱愛,克利的繪畫作品比起同時代的大藝術家們常顯得更接近音樂而遠離視覺。
克利曾在日記本裡寫道:「我和色彩已然合而為一。」日後他曾以系列統調的水彩畫作,涵蘊著優雅的色彩旋律與絕妙的抽象韻緻,而產生一種唯獨克利身上才可能見到的永無休止的幻變與律動,作品合計達八千多幅,創造力驚人。
後記
孩子的第一枝彩筆,不但是孩子探索外在世界、表達內心情感的開始;更是家長傾聽幼兒成長的重要媒介。因此,我忍不住地呼籲著我們的家長:「請為孩子的成長做最完整的準備,為孩子準備生命中理想的第一枝彩筆。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